手机版 | 网站地图
首页 > 配资公司 > > 独角兽企业|这三大独角兽在2015混得有点惨:小米、微众……

独角兽企业|这三大独角兽在2015混得有点惨:小米、微众……

配资公司 | 2017-11-21 | 阅读:
【www.uppz.cn--配资公司】

  中国初创公司千百万,可千百万中也只拼杀出几十个凤毛麟角的独角兽;中国风投资本千万亿,可这千万亿的真金白银又能挖掘扶植多少BAT?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一个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,不仅需要“超高智商+绝佳情商”,步步为营、运筹帷幄,还需要“雄厚资本+铁杆用户”,步步生金、一呼百应。

  虽然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略显浮躁,但是真正创业过的人都明白,创业绝对是九死一生,既要有“千军万马,闯独木桥”的孤勇,又要有“胸中藏战将,腹内隐雄兵”的谋略。投资界本期盘点在2015年,哪些独角兽创业公司混得比较糟糕,2016年能否涅槃重生?

  【预见2016年最先上市的八大独角兽:顺丰、陆金所、魅族、滴滴……】


  


  目前估值:460亿美元

  糟糕指数:★★☆

  糟糕事件大盘点:

  智能手机销量未达预期。无法保持往年的高速增长,这是小米2015年遭遇的最大困境。在2015年初小米和华为纷纷定下了手机出货量目标,且均为8000万台-1亿台,结局是华为手机全年销量超1亿,而小米手机全年销量约为7000万左右,打脸pia pia的!

  遭遇产品瓶颈和专利麻烦。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放缓也凸显出小米手机的疲软现状,小米新品发布会虽然还在按部就班的开,但雷军的“声音”越开越小。被雷军寄予厚望红米Note 3 表现平平,不具杀伤力;雷布斯“憋大招”、外界期待1年的小米5,在前几天终于面世啦,但是反响只能用“呵呵”形容。小米全球化进程加速,但是同时专利短板将逐渐变成现实困扰,这个软肋就像定时炸弹。

  品牌光环与粉丝营销褪去风采。小米依然被困在18-30岁的中国消费群体中,而专注低价市场的策略导致其品牌形象受到冲击,客户多样化的缺乏无疑小米面临的另外一大挑战。此外,小米的粉丝营销模式在海外遇到很大的调整,而品牌知名度较低以及产品供应有限都是硬伤,短时间很难获得高增长。

  投资并购布局尚未发挥生态链式连锁效应。雷军在2014年开始打造小米生态链、涉足更多的产品;到了2015年,小米系(小米+顺为)不断通过自营+投资并购式布局继续扩大生态链, 全年出资超24亿美元,投资并购70多家企业。在这些生态链条中,硬件、文娱是小米的主线,教育、金融、房产服务也是重点,但目前尚未发挥生态效应。

  缺乏强的、持续的盈利能力,估值虚高面临下调风险。小米的前景在于生态系统,但移动服务、电商、品牌消费产品——这些仍然没有成型,并未成为不断增长的巨大利润来源,无法支撑其460亿美元的天价估值(投资者也开始质疑)。现在的小米正陷入无比糟糕的融资困境,就目前的资本市场大环境而言,一旦启动新一轮融资就必然面临估值下调风险。

  

  总结:2014年,小米已经开始面临增长困境,一度被很多媒体称“走下神坛”,于是2015年就注定成为小米成长历程中的分水岭。雷布斯近日高调宣称,小米账上现金超100亿,不缺钱,信不?反正小编还是认为,小米在2016年的表现将真正决定小米未来,能否打好“社群电商+互联网平台战略+生态链投资”组合拳战略,把握住最后的涅槃重生机会呢?还是2017年,再论小米吧!

  

  微众银行:背靠腾讯的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,总理亲自放贷,说好的颠覆传统银行呢?

  目前估值:55亿美元

  糟糕指数:★★★

  糟糕事件大盘点:

  顶着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的身份,总理亲自完成第一笔放贷,但成立一年多没翻出大浪。“含着金钥匙出生”的微众银行,由腾讯、百业源、立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发起设立,在2014年12月获得金融许可证,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。“系出名门”的微众银行至今已成立一年多,背靠腾讯,最该借助社交和征信数据大搞创新,但事实上其远程开户等各项业务都推进缓慢,鲜有“亮点”,令期待者大失所望。

  说好的颠覆传统银行呢?结果走的根本不是银行的路子。2015年,微众银行的打开方式完全不对,把核心的存贷款业务都甩给了合作银行(所得利息收入双方分成),只从中起到风险管理、运营服务等中介作用;挂上去几个理财产品然后收取顾问费(寄望于腾讯海量的用户导入),好好的银行生生办成了P2P;好不容易上线了第一款产品——微粒贷(信用贷款),业务需求还是转给银行。总结下来,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、是负债还是赚钱,这些统统与微众银行无关,他好像只负责介绍用户。

  豪华高管团队离职出走,混合体系下的创始团队融合性是大问题。最初微众银行的创始团队以“平安系+腾讯系”为主,此外还有银行系高管加盟,如今不过一年的时间,曾经的豪华高管团队就已“物是人非”。微众银行前行长曹彤、前副行长郑新林等相继离职,据悉是因为“银行系+保险系”高管团队间存在文化、观念冲突,开业后多次调整组织架构,业务方向不明,人事动荡问题短时难解。

  

  总结:12月25日,央行对外公布《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》,正式放开远程开户限制,此举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2015年经过对各项业务的初步探索,微众银行已确认消费金融(贷款)、财富管理(存款)、平台金融三大业务主线,并在2016年2月获得华平投资、淡马锡4.5亿美元的A轮融资,如果其2016年的业务量不能呈现“加速度”式增长,那真是没天理啊!

  

  万达电商:背靠“腾百万”快速成长的富二代,扬言5年投资200亿,不过是“放狠话”?

  目前估值:超30亿美元

  糟糕指数:★★★☆

  糟糕事件大盘点:

  未成立前就话题不断,三年两换CEO两换COO。早在2012年5月,万达电商最先走进公众视野是因为搭建电商团队,高调且高薪招人,动辄年薪就是几十万、上百万。从2012年12月至今,万达电商有两任CEO龚义涛、董策,两任COO马海平、刘思军,高管离职、中层变动、人员流失是万达电商难解的痼疾。

  背靠“腾百万”而快速成长的富二代,三家合纵连横、亦友亦敌。2014年8月29日,万达、腾讯、百度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商,注册资金50亿元,万达集团持有70%股权,百度、腾讯各持15%股权,扬言5年投资200亿元,建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。虽然“腾百万”看起来具有互补优势,但从万达电商的股权结构来看,三方合作的炒作概念大于战略运营。

  从万汇网到非凡网,二次转变依然停留在概念层面。万达电商成立至今,从物理产出上看只有两个并不成形的产品:万汇网和飞凡网。2013年年底,万汇网正式上线,定位为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,因为“格局太小”无奈被弃(目前域名都已被非凡网收编)。飞凡网在2015年3月上线测试,是“腾百万”投入重金的电商新平台,目前项目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。

  投巨资建设云计算中心、支付系统、技术研发等,但效果待考。2014年底,万达以3.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.7%的股权,为电商生态系统完成支付闭环;2015年4月,万达电商云基地项目落户成都市双流县,总投资约30亿元,承载万达电商的数据存储及云计算中心,支持电商全国联网运行;另外,万达电商还完成了15个智慧产品研发,制定了未来3年更多的技术研发目标。

  

  总结:据悉,万达电商目前已经与国内近600家购物中心(预计在2016年再新增1000家)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到2016年年底,万达电商将覆盖去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;万达电商未来会与万达金融板块合作,推出一系列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,不久后可与轻资产战略结合。原则上说,万达电商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大,但如果2016再无颠覆性突破,这个估值超30亿美元的独角兽估计又要夭折啦!

本文由本站整理发布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uppz.cn/pzgs/5497.html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