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网站地图
首页 > 热门资讯 > 并购重组新变局 > 并购重组概念股|并购重组新变局 定增缩水玩法切换

并购重组概念股|并购重组新变局 定增缩水玩法切换

热门资讯 | 2018-08-14 | 阅读:
【www.uppz.cn--热门资讯】

  在投资收益的刺激下,并购重组市场当前正一票难求、需求火爆;参与各方的格局也悄然生变,投机性短线资金的机会遭分食。

  一“冷”一“热”之间,这场持续了半年多之久的监管风暴,正深刻改变着并购重组市场的格局和规律。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,这一影响绝非短期冲击,而将长期显效。

  并购重组三指标同降

  针对并购重组的这场监管风暴,在今年6月证监会修订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时达到顶峰:多项调控措施齐下,并购重组市场受冲击明显。在管理办法公布后的两个月里,并购重组市场多项指标出现回落。

  受新规影响最为剧烈的,是定向增发的新增预案、增发实施数量的双双下滑,市场再融资规模不断缩水。

  根据Wind资讯和投中研究院的数据,在今年前6月,定增市场还呈现着井喷式发展。上半年有328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,融资金额总计8219.68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8%;同时,还新增了470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预案,预计融资规模已突破1.5万亿元。但在6月新规发布后,7月、8月的定增情况出现大幅下滑。

  数据显示,7月新增定增预案84起、预计融资规模2141亿元,环比分别下降22%、34%;当月实施定增62起、完成融资1394亿元,环比也分别下滑15%、2%。8月截至29日,当月新增定增预案仅有44起、预计融资规模1113亿元,环比均下滑48%;实施定增仅有21起、完成融资425亿元,环比降幅高达六成。

  另一项明显下滑的指标,是并购重组审核通过率。

  从7月25日启动下半年审核工作至目前,并购重组委已召开了16次工作会议,审核通过了33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。根据证监会官网的公告,有6家上市公司的申请未获批准,审核通过率为82%。

  对比今年上半年,有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上会,8家未过会,审核通过率达93.6%。当前的通过率也低于往年水平。去年上半年的并购重组通过率,还维持在91.7%的水平。

  “新的重组办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类借壳的操作手法,类借壳和跨界受到的冲击最大。部分跨界并购预案主动叫停或更加审慎,不少公司也不得不调整方案或搁置。对于各类定增项目,监管层当前的问询也更加严格。”对于三项指标同时回落,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师林瑾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分析道。某大型上市券商投行部高管还预计,重组新规的影响未来会继续显效;目前更主要的体现在预案阶段,至四季度时可能会在更多方面有所呈现。

  重组新规持续发威

  对于强监管所带来的市场震荡,市场人士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担忧。“新政挤掉不少水分,以后出来的多是干货。”上述券商投行部高管预期极其乐观。

  该投行人士介绍,当前预案数量出现明显下滑,主要是因为一些重组方案“不行了”。一方面,部分重组方案或不符合当前新规的要求,需要进一步调整甚至终止。更重要的是,监管措施的全面收紧也让买方、中介机构变得更为谨慎;类似三年期锁价发行、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、估值太高等情况的方案,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推进难度增大。

  从近两月来并购重组审核的结果来看,对于盈利能力、估值定价和规避借壳等核心事项,监管力度丝毫未减。

  截至目前,下半年审核未过会的6起并购重组中,电光科技、*ST商城、新文化、金刚玻璃均是因为持续盈利能力存疑、盈利预测披露不充分。宁波华翔、申科股份则因交易作价和估值原因被否。

  “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,是没人参与的。一些问题较大的方案,券商宁愿不赚这个钱也不会接。新规影响的不仅是上市公司层面,买卖双方都会有很大的冲击和改变。”该投行人士称。

  林瑾也同时表示,新规的影响不仅停留于重组方案层面,而是对整个市场产生了长期影响;将有利于整肃定增市场之前的各种乱象,揭开曾深藏背后的、一般投资者不易发现的潜在风险。从当前的监管层力度来看,此举也并非是短期行为,未来还将长期显效。

  玩法切换、格局悄变

  影响之外,监管风暴还在悄然改变着并购重组的市场格局和运行规律。

  “监管收紧导致了预案减少,但根本没有影响到定增市场的火爆程度,定增项目出来根本不愁发不出去。”上述投行人士还透露,并购重组市场“挤出水分”后,发出去的项目是经过一轮严格筛选;在缺乏优质投资项目的当下,定增项目的优势更为凸显,但对于认购机构的要求也更高。

  该投行人士就透露,目前有公募机构甚至将投资重点锁定在打新和定增两个板块,而一些小的私募机构有时候根本拿不到票。“监管更严、竞争更激烈,在前两年并购重组火爆的时候蜂拥进来的那些投机资金、小规模的一些私募可能也会受到冲击,玩法肯定要改变。”

  该说法也得到某机构人士的验证。该机构此前曾以PE和定增项目为主,但今年以来优质的PE项目逐渐稀缺、参与优质定增的机会也变难,公司当前的现金流压力明显提升。

  除了市场参与方的变化之外,监管措施的调整还带来了产品结构的变化。国泰君安中小市值分析师孙金钜表示,伴随监管的趋严,三年期定价定对象的定增折价率开始大幅下滑;在上半年高折价率存量项目的集中实施后,未来三年期定增会逐步走向鸡肋,仅有产业资本和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更愿意参与。更加市场化的一年期定增将成为定增市场的主流趋势。(本站 配资平台动态整理)

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uppz.cn/news/8690.html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