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网站地图
首页 > 热门资讯 > 新三板指数行情走势 > [新三板做市指数]新三板指数又破新低 何时可抄底

[新三板做市指数]新三板指数又破新低 何时可抄底

热门资讯 | 2018-08-31 | 阅读:
【www.uppz.cn--热门资讯】

  新三板指数又破新低 何时可抄底?自2015年4月17日,新三板做市指数创出2673.17的高点后便开启了漫长的下跌模式,目前为止三板做市指数已经跌破1100点,创出一年半的新低。

  从最新情况来看,新三板整体估值已降至25倍左右,创新层的估值正在向20倍靠拢,结合中小创历史经验来看,在此跌势中,新三板估值已在接近底值,投资价值正逐渐显现。

  那么,究竟什么时候可以抄底新三板?为了更准确定位新三板底的显现时空,本文对比了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当年的发展路径,参考产业资本与PE/VC的视野,再以A股代表性指数为鉴,四探新三板估值之底,力图为投资者提供最有效的参考。

  新三板已跌破中小创当年估值底,数字背后有史可鉴

  以中小创当年估值变化作前车之鉴进行趋势比较与预测,当前整体估值数值至少表明,新三板可能已接近估值底。

  对比近几年中小创的估值变化,自2010年后,经过两年时间下跌,中小板在25倍、创业板30倍见到底部,最终创业板率先在2013年逐渐启动并走向牛市。目前,新三板做市转让整体估值在26倍,创新层在22倍,已经跌破当年中小创的估值底。

  最新新三板整体PE(市盈率)仅为中小板的53.06%,创业板的35.61%。如果我们以2012年中小创的估值作为新兴行业的估值底部区域,叠加新三板政策不明朗、流动性匮乏的不利因素,积极来看,我们正逐步走进估值底部。

  再看中小创企业近几年的成长路径。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在2009-2011年表现出非常好的成长性,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当年上市的代表着国家新经济 的公司,现已成为行业翘楚,部分公司的市值远超当年。而在2012至2013年内生增长放缓时,借助资本力量,中小创又兴起了一波并购潮,内生与外延的增 长让中小创企业盈利增速重新抬头,企业盈利规模、行业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,市值也是节节高升。

  这样精彩的发展路径,未来新三板是否会复制呢?

  首先,新三板近两年的成长性是有目共睹的,而今年的分层又让我们对高成长的公司进一步聚焦,为新三板的成长再添新彩。具体来看,创新层的公司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速超过30%,平均净利润增速接近50%,成长性可说是超过了当年的创业板,而目前创新层已有公司符合创业板挂牌条件,创新层公司质地令人期待。

  另一方面,新三板数量众多的挂牌公司可有效地为创新层提供新鲜血液,使创新层有效地进行“选入—淘汰”的循环筛选操作,促其蓬勃生长,独具特色的公司将得到市场充分关注。

  不过,虽然市场对新三板流动性和政策已经讨论非常充分了,但未来政策走向与生效时间是投资人最难把控的。面对目前新三板指数大幅下滑、成交清淡的情况,投资人要傍危寻机,最有效的投资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——在目前估值不断下压阶段,尽可能在估值较低的区域寻找高成长、质地好的公司。

  借产业资本之眼探底新三板——年底或现真容

  借助公司原股东和财务投资人的产业资本行为,可对新三板进行估值。

  大股东增持和减持往往对公司的未来预期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,这些本属产业资本的行为,这种资本的流动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套利过程。因此,借助股东的产业资本行为,观察股东增减持行为,我们可以对新三板进行估值。

  通过整理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的公告,统计新三板做市公司中股东的增减持次数和股数,综合分析可知,自2015年7月到年底的增持高峰以 来,2015年9月后减持次数呈上扬趋势,而增持次数有所回落。统计增减持股份数变化可知,从2015年9月到2016年年初是股东减持的第一个高峰,另 一个小高峰是2016年1月至今,股东减持规模持续维持高位。因此,通过股东增减持行为可以看到,目前新三板做市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偏高。

  而依托托宾Q的理论,对股东增减持行为进行统计,结果显示,2016年初至今,市场总体减持规模大于增持。另据已有案例分析显示,限售解禁和新增股份上市 都会触发当时股价下跌,综合考虑2016年下半年限售股抛压,以及后续新增股份公开转让的影响,带来的短期供给抛压不可小觑。最后综合来看,股东减持或会 持续至年底,而这一现象可作为判断新三板估值底的重要风向标。

  借PE/VC之力窥底——12-15倍或为转入一级市场门槛区间,三板底部可测

  PE(私募股权基金)投资通常会经历“投资→管理→退出→再投资”的循环过程,退出环节是PE机构通过出售其持有的权益,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收益的过 程,是PE投资的核心环节。作为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,新三板市场从创立之初就是众多PE项目退出的重要场所。作为横跨一级市场、新三板、A股三个市场的群 体,他们的行为是我们寻找新三板估值底的重要风向标。

  而近期接二连三的并购案引人注目,这是否预示新三板估值底相去不远?

  今年八月以来,新三板频见大手笔并购,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,2016年7月30日上市公司卧龙地产(600173)宣布并购墨麟股份,第二天南洋股份(002212)也宣告迎娶新三板“新娘”天融信,两单交易金额分别达45亿元和57亿元。

  而今年1月至今,A股上市公司发起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共72起,相当于每3天即有一次并购。?

  整理2015年8月至今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的情况,发现三板被并购公司的未来一年预测市盈率平均值约为13倍。统计去年年初至今一级市场的Pre-IPO项目情况,发现被投资公司的未来一年预测市盈率均值约为12.4倍。

  也就是说,12-15倍市盈率成为PE/VC从一级市场投资角度可以接受的估值区间。

  再看目前新三板估值情况,创新层整体估值为22倍,依据2016年半年报披露情况以及过去三年净利润增速,2016年净利润增速不低于20%-30%,则极端情况下新三板做市指数再下行15%-20%左右就会进入这个区间。

  届时,新三板就会从股权市场进入一级市场,达到PE/VC所认可的12~15倍市盈率区间。另外,统计去年年初至今的PE/VC退出事件,可以发现,一级市场投资机构通过新三板股权转让退出的势头逐渐减弱。

  这些都预示着,新三板估值正在逐步走向底部。

  鉴往知来,以A股代表性指数为脉,定位新三板底显现时空

  如果要以史为鉴,A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呢?

  统计过往A股代表性指数历次下跌周期表现,值得关注的是,上证指数过往最长的下跌持续时间不超过25个月,最大跌幅为79.1%;中小板指数,过往最长的 下跌持续时间不超过25个月,最大跌幅为68.13%;创业板指数,过往最长的下跌持续时间不超过25个月,最大跌幅为55.94%。

  总结来看,A股代表性股指过去最长的下跌持续时间不超过25个月,指数最大的跌幅不超过80%;平均来看,一般指数在跌幅约达到40%、50%及70%三个区间范围内时,可能会触发相对较为明显的反弹并构筑底部区域。

  再看目前的新三板,假设以三板做市指数作为评估对象,本轮新三板的寻底之旅开始于2015年4月,截止当前,新三板下跌周期已经持续17个月,下跌幅度达到59.44%。

  假设历史是可能重演的,值得我们参考的推测结论就有以下三点:

  从持续时间来看:历次A股最大的下跌周期为25个月,本轮下跌新三板持续时间已经长达17个月,以此推测,可能新三板本轮下跌最长尚有8个月的持续时间。即本轮新三板下跌在持续到2017年4月底之前,可能均是未超出历史规律的。

  从下跌幅度来看:前文已经总结,根据过往规律,指数在下跌幅度达到40%、50%和70%区间上下时,可能均有较大概率引发反弹。考虑到新三板指数下跌幅度已经超越40%和50%的区间界限,更有可能的反弹区间可能在于下跌幅度达到70%。

  假设以此测算,截止新三板指数下跌幅度达到70%,按照当前新三板指数下跌59.44%来看,新三板指数可能最多有17.76%的空间。当然,假设新三板指数下跌幅度达到历史上代表性股指单轮下跌的极值79.1%,新三板指数最多可能尚有的下跌空间为33%。
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uppz.cn/news/8896.html